欢迎来到山东省佛教协会

联系方式

扫二维码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名刹古寺>>名刹古寺
名刹古寺

山东济南义净寺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4-04-21|浏览次数:264

f9470278e0a4402eb88f1e7252e18df2.jpeg


义净寺位于济南长清区,坐落在泰山余脉通明山中,是以我国历史上三大西行求法高僧之一义净大师命名的千年古寺。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两座用高僧的名字命名的寺院,一座是陕西的玄奘寺,另一座就是济南的义净寺。

 

义净寺,原名双泉庵,始建于隋唐年间,是唐代高僧义净大师出家的土窟寺的下院,也是义净大师驻锡过的寺院。起义净大师,或许有不少朋友不太了解,那么你一定知道《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吧,其西天取经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而义净大师与玄奘一样也曾经到西天求取真经,不同的是玄奘走的是陆路,义净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是中国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出生于公元635年,山东济南长清张夏人,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三人并称中国古代“四大译经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得道高僧。他翻译了大量佛家经典,同时也著述作书,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作为我国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义净大师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义净及其译著在佛教史和中外交流史上都具有重大的贡献。当历时25年,游历30多个国家的义净带着真经回到大唐时,女皇武则天不仅亲自率群臣出城迎接,甚至在义净面前下拜顶礼,并赐予他“三藏”的法号。这次迎接的隆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迎接玄奘法师回国的规格。

 

在义净寺的整体修复建制上,位于半山腰处原双泉庵旧址上修复的寺院被称为下院,义净寺下院依山势而建,分为三层,错落有致。

大雄宝殿位于下院二层,门侧楹柱刻有“花雨缤纷双树枝头联贝叶,香云缭绕云华影里放金光”的对联,据称这是非常稀有的义净法师之真迹。殿前有两眼泉井,双泉庵之名即源于此。双泉虽逾千年,仍潺潺而流,常年不息。泉边各有一棵千年古柏,高数丈余,只是如今一枯一荣。顺着义净寺旧址拾阶而上,从半山腰曲折延伸向上,便是扩建的新寺,扩建的寺院建筑群被称为上院。


南北走向的通明山如一尊卧佛,横亘在寺院的东侧,义净寺正坐落于佛腹之中。陡峭的山脊像一道屏风,遮挡了经年的风沙苦雨,也为义净寺营造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使寺院成为一个极佳的避暑和朝圣圣地。在群山映照下,义净寺更显灵性和神通法力。雄伟的大雄宝殿、观音殿、法雨楼、祖师庭等数十座庄严的殿宇浑然一体,掩映于绵绵群山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气势恢宏。

 

爬上通明山山顶,放眼看去,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蓝天白云,古泉古木,苍松翠柏,梵音悠远。一股冉冉升起的祥瑞之气笼罩着通明山脉,驻足其间,令人心生欢喜,不免赞叹通明山中竟有如此圣境。

义净的父母都笃信佛法,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义净从小有慧根,七岁出家,父母送他去离家不远的土窟寺学佛。由于义净聪颖过人,深受其师喜爱。

在义净20岁时,他的师父要求他出寺游学。他于是辞别师父孤身前往当时的佛教中心——首都长安和洛阳。义净在两都潜心修炼,向各大名僧请教佛法,没过多久,义净已经在长安颇有名气。


义净天性聪颖,潜心学经,博览群籍。因为仰慕法显、玄奘,对他们西天取经的壮举更是顶礼膜拜,加上当时经书不完善,于是就萌生了自己去求法的念头,立志西游取经。


当时去印度取经有三条道路,一是当年玄奘的取经路线,出西域入印度;二是取道吐蕃,然后南下进入印度;三是走水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北上进入印度。前两条路受到当时的西域时局动荡影响,唐与吐蕃关系又时好时坏,安全起见,义净选择走水路去天竺(印度)。

 

在玄奘西天取经的40多年后,义净大师于公元671年从广州出发,通过海路到天竺(印度)求法。初期计划与数友往西域求法,但出发前数位随行僧人都打了退堂鼓,义净后来得到龚州州官冯孝诠的协助,才得以搭乘波斯商船出行。


当时只有他的同门弟子善行与他同行。义净和善行两人到达今天的苏门答腊后,在这里学习外语,修炼佛法,善行因病无奈只好回国。半年后,义净孤身一人经马六甲海峡前往天竺(印度)。路上商船遭遇海盗,义净后来又染上恶疾,险些丧命,但好在九死一生,一个人历经了千辛万苦,最终到达天竺(印度)求法。

 

义净法师在海外取经求法,历时25年,59岁才回国,带回三百多部佛典经卷和四百多颗佛骨舍利。回国以后,他开始长期生活在长安的荐福寺中,专注于经书的翻译和典籍的整理。为了更好的存放这些珍贵的佛教经卷,公元707年,刚刚继位的唐中宗下令将荐福寺扩建,并营造一座佛塔——荐福寺塔。因为荐福寺塔的塔形酷似大雁塔,但规模相对较小、建造时间更晚,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为小雁塔。大雁塔作为玄奘译场,他在此译出1330多卷佛典,在他手中诞生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巨著《大唐西域记》。小雁塔则是义净的译场,据说唐中宗李显还在此担任义净的翻译助手,协助义净译出420多卷三藏典籍;同时,义净在此写出《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不朽的著作。

 

义净在印度待的时间比玄奘还长。玄奘除了译经以外,只留下一个口述并由弟子记录写下的《大唐西域记》。而义净的两部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都是自己亲手写下的心血结晶,对中印文化交流、佛教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和义净,都被称为唐三藏。其中,义净“三藏”之号是武则天赐予的。所谓三藏,即佛界圣典的三种分类——经藏、律藏、论藏,通晓三藏的僧人,就可以被称为三藏法师,属于高等级的荣耀。

 

义净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堪称一代圣僧。他先后译出经论107部,总428卷之多,与东晋法显和唐代玄奘齐名为“三大求法高僧”。他精通医药,与鉴真大师并称为“两大医僧”。他博学强记,译述虽然遍历三藏,但专攻律部,贯通律学精微,被弘一大师赞为“空前绝后的大律师”。

 

义净晚年一直留在长安讲学,在大荐福寺翻译佛经,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一直从事着自己挚爱的译经事业,终成一代大师。713年,义净在大荐福寺翻经院内圆寂,终年79岁。


义净是一个为信念勇于向大海挑战的人,它用坚强的决心与虔诚的佛心上演了海上“西游记”,突破万难前往印度取经实在难得可贵。无论是生前的备受荣宠,还是死后的历史评价,无论是取经的艰难过程,还是译经的丰硕成果,作为出国游历20余年的元老“海归派”,义净都是当之无愧的佛门龙象。

 

回顾义净的一生,少年出家神通寺,青年立志赴西天,中年求学下南洋,晚年译经归长安。人们为了纪念义净大师,专门将之前的义净寺修缮一新,并树立铜像,以纪念这位从济南走出去的一代圣僧。在“四大名刹”灵岩寺内,辟支塔是佛教建筑的精华之一,塔的底座镶嵌了一块记载着一位唐代高僧取经经历的浮雕,这位高僧就是义净大师。

 

义净寺晨钟暮鼓,佛乐声声,香云缭绕,穿越千年。


编辑:本站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山东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山东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山东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山东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友情链接

备案号: 鲁ICP备15006267号-2 山东省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01
Copyright © 2022 测试站点 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ICP12345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217号省宗教团体办公楼103办公室 邮箱:fjqn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