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佛教协会

联系方式

扫二维码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

佛教中国化|木鱼的古往今来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8-08-24|浏览次数:570


  去寺院参观游览,念经做功课总会有节奏地敲木鱼,那么你知道“木鱼”的由来是什么吗?


  木鱼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印度佛教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从功能上来看,它的产生源于佛教的“犍槌”。关于犍槌的创设缘起,《五分律》卷十八明确记载:“诸比丘布萨时不肯时集,废坐禅行道。以是白佛。佛言:‘应唱时至。若打健椎、若打鼓、若吹蠡。”《释氏要览》下曰:“今详律,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稚也。”《祖庭事苑》曰:“犍稚,此翻声鸣。”佛学传到中国以后,佛典中的Ghanta译日钟,磬,打木,声鸣等,是一切打击而发声之物的通称。

  这些例子都能说明,佛教中国化后,犍槌 (即木鱼)的功能得到了大力扩展。在古代作为乐曲发起和收尾的乐器,在宫廷音乐中必不可少,佛学在汉末传入中国后,犍槌迅速与中国传统乐器融合,改造外形,扩充功能,木鱼悠然而生。



  在我国佛教木鱼在不同的朝代中也是各有特色。

  在这个时期,木鱼主要是由单块木头制成,形状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装饰和细节处理。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木鱼制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的木鱼造型比较丰富多彩,有的木鱼上雕刻了佛像、龙纹等图案,有的木鱼还使用了金、银等贵重材料进行装饰。


  宋代是中国佛教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手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的木鱼在造型上更加精细,使用了更多的雕刻和绘画技术,有的木鱼还加入了机械装置,使得敲击时可以发出更加清晰、响亮的声音。

  明代的木鱼仍然延续了宋代的传统,但是更加注重实用性,使得木鱼的造型更加朴实。明代的木鱼主要是由两块木板组成,中间用绳子穿起来,整体比较厚实,敲击声音清脆、有力。

  总的来说,中国佛教木鱼在不同朝代中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中国手工艺的进步,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木鱼在我国佛教中的形态变化主要受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影响。我国有着悠久的手工艺制作历史,木雕工艺尤为精湛,木鱼的制作技术也不例外。

  在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印度传来的木鱼主要是以单块木头制成,形状简单,没有太多的装饰和细节处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渐普及和融合,中国的工艺和文化也渐渐融入到木鱼制作中,使得木鱼形态逐渐丰富多彩。

  我国佛教的寺庙文化也对木鱼的形态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些寺庙为了区别于其他寺庙,会在木鱼上进行一些特别的加工和装饰,使得木鱼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此外,一些佛教信徒也会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观念融入到木鱼制作中,创作出形态各异的木鱼。


  总的来说,中国佛教中木鱼的形态变化主要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影响,寺庙文化和佛教信仰等因素也对木鱼的形态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国佛教中的木鱼还有一些变化和创新,例如一些木鱼的表面会雕刻佛像或佛经,或者在木鱼的底部安装小铃铛,以增加音效的变化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中国佛教中的木鱼在形态和用途上,经过了演变和创新,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特色和功能的法器。


编辑:本站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山东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山东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山东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山东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友情链接

备案号: 鲁ICP备15006267号-2 山东省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01
Copyright © 2022 测试站点 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ICP1234567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217号省宗教团体办公楼103办公室 邮箱:fjqnxh@163.com